高雄捷運橘線開通2個月了,終於得以一窺美麗島站&傳說中的「光之穹頂」。隨手拍拍...
俯視大圓環是長這個樣子的 (設計圖)
白天的美麗島站反射太陽光,閃閃動人
地下車站大廳的「光之穹頂」
夜晚的美麗島站 (正面)
夜晚的美麗島站 (側面)
引用網友hiroshiken拍的,這個角度更美
美麗島站,如教堂般的純潔沉靜,在玻璃之下合掌祈禱。
下圖我想表達3件事 ^^
1.三個入口入鏡,證明設計圖不是騙人的
2.看到停靠的遊覽車吧!證明高捷帶動了觀光
3.我的Panasonic傻瓜機,不用腳架夜拍就有星芒,不輸富士夜光機,很推薦
O5/R10車站為紅線及橘線之交會站,本站規劃之初即將風貌設計主軸定位於同時展現紅線之歷史主題及橘線之海洋主題,以營造高雄未來新地標之企圖心,本站出入口係日本高松伸建築師以祈禱之主題勾勒出捷運之心之整體概念,除祈福高雄未來之遠景外,亦讓世世代代之子孫能凝聚於此,攜手共創築夢踏實之未來與希望。
本站開闊之地面廣場,為避免捷運設施帶給高雄市民都市叢林的冷漠意象,遂將冷卻水塔、通風井及殘障電梯等大大小小的量體採船舶造形及波浪律動之表現手法,使人們駐足於此,即能感受出高雄特有之港都風情,並展現凝聚又發散之捷運特性。
「光之穹頂」從設計規劃到完工,皆由國際知名藝術家水仙大師親手繪製及與享譽歐洲一百五十年Derix工作坊合作製作,歷時四年半,直徑達30公尺面積為 660平方公尺,設置在全球最大的圓型地下車站建築內,穹頂依創作主題共分成四大區塊(quadrant),共有16個小區塊 (section),1,252扇窗(window),每面窗有2-9片「窗面」(panel),每面窗面有3-100片玻璃鑲嵌而成,建構為捷運站內穿堂上的圓型穹頂,挾風火雷霆之氣勢,是全球少見的公共藝術作品;在製作過程中,水仙大師也數度親自到高雄實地觀察本土的人文風景,構圖運用天體、人物、大自然、高雄土地上的特有生物等,細緻程度可說每一塊玻璃都是一小段故事,彼此更互相交織連接,訴說著「人的故事」,演繹出人生於世的各種情感面象。
大師傑作所傳達的「包容」精神,更展現作品「水」、「土」、「光」、「火」四大區塊的意涵,呈現出人在世界裡,從誕生、成長、榮耀、到毀滅,而後重生的輪迴過程。
【後記】
我沒住過台北,但也坐過幾次北捷、騎著機車穿梭過台北街頭。以我的印象和一個機車騎士的角度來比較...台北的車超級多,沒有機車道(有也跟沒有一樣),機車騎士被逼得沒有路權可言,而且奇奇怪怪的單行道又多,虎視眈眈的條子又多,停車位又難找;高雄比較大條的路,機車道和汽車道間有分隔島,一般的路也不太塞,且路又寬又直,騎車開車都很輕鬆。
當然台北比較需要捷運,高雄捷運看起來有點浪費,看載客量就知道,高捷要賺錢真的很困難。
但是,台北捷運就只是捷運,冰冷冷的交通工具,走進捷運站,就是加快腳步趕時間。
而高雄捷運不只是捷運,是藝術、廣告行銷、人文歷史,是高雄人的驕傲,值得你停下腳步,細細品嚐。